監護權係指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監護權在法律用語上稱為親權,孩子監護權到幾歲?幾歲脫離監護權你知道嗎?以下帶你一同了解!
監護權是指「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其意思不只有權利,還有子女扶養、教育的義務,獲得監護權一方需承擔起該責任。父母雙方都有照顧、扶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責任,也都有保護、管教以及決定孩子行為的權利。
在婚姻關係存續間雙方都須負擔權利義務,而當夫妻離婚時,獲得單獨監護的一方,便可以單獨行使權利,但要注意的是,扶養孩子的義務雙方仍須共同承擔,且未取得監護之一方,仍保有部分親權,例如:探視權。
孩子監護權到幾歲?依民法規定年滿20歲為成年,因此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年齡會到20歲為止,亦即孩子在成為民法上完全行為能力人之前,父母或是監護人有行使監護權的權利及相關義務。
監護權幾歲失效?幾歲沒有監護權?依目前現行法規,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年齡會延續到小孩年滿20歲監護權才會失效,但於2020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民法修正案,將於2023年1月起正式將民法的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此後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的親權行使,也隨之更改為子女滿18歲監護權即不適用。
法院在酌定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時,依民法第 1055 條之1,應依子女最佳利益來判斷監護權歸屬,而所謂子女最佳利益考量因素如下:
除了參考以上因素外,法院會安排社工訪視,了解父母雙方經濟狀況、環境機能、家庭互動、子女意願等來做出訪視報告,法院在判定孩子監護權時十分仰賴該訪視報告,往往會是影響法院判斷哪一方能夠給予子女最佳照顧及成長環境的重要指標。
法院裁定監護權時仍會參考未成年子女之態度及意願,但並未明文規定孩子幾歲時可自行選擇監護權,法院會依個案情形,判斷未成年子女是否有表達自我意願的能力,加以參考,但最終仍會以子女最佳利益為首要考量。
雖說民法將於2023年1月起正式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到時子女18歲監護權即不適用,但目前監護權年齡的適用會到小孩滿20歲為止,因此孩子要在成為民法完全行為能力人時才擁有自主權。
雖說目前探視權與監護權都是到未成年子女年滿20歲,在民法認定為完全行為能力為止,但如果未成年子女已滿16歲就有權利拒絕或提出其他探視方式及時間,探視方若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法院基於未成年子女之利益,會尊重子女孩子拒絕探視的自由意志,將其意願列入考量再做出裁決。
監護權案件,除了需要提供相關有力證據及在訴訟攻防上做出良好答辯外,還是要在社工訪視中與社工有良好的溝通及應對,方能增加爭取監護權機會,在這類具有一定複雜性及專業性訴訟中,建議可以進行法律諮詢,並委請律師協助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及討論應對社工訪視策略,在訴訟中協助做出有利攻防,以提高爭取監護權勝算。